劉 對 徐

Judgment Date28 March 2019
Neutral Citation[2019] HKFC 74
Judgement NumberFCMC14440/2016
Subject MatterMatrimonial Causes
CourtFamily Court (Hong Kong)
FCMC14440/2016 劉 對 徐

FCMC14440/2016

[2019]HKFC74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區 域 法 院

婚姻訴訟案件編號2016年第14440宗

——————————

呈請人
答辯人

——————————

主審法官: 區域法院暫委法官彭家光內庭聆訊(非公開)
審訊日期: 2019年2月14日
判決日期: 2019年3月28日

-------------------------

判 案 書
(附屬濟助)

-------------------------

1. 本席在下文稱呈請人為“女方”,答辯人則為“男方”。這是一宗有關男方的附屬濟助申請的審訊。

背景

2. 男方現年67歲,是國內居民,已在2015年9月退休,退休前在深圳一間百貨公司為安檢員,當時月薪為¥3,000。女方現年62歲,無業。訴訟雙方是小學同學,在2007年底重逢。在2008年,女方之前夫提出呈請與女方離婚,在2009年11月,法院頒出絕對離婚令。在2014年12月,訴訟雙方在香港結婚。這段婚姻並沒有子女。

3. 女方說,在2015年9月,訴訟雙方分居。在2016年11月,女方以一年分居及同意在本案下提出離婚呈請。在呈請書中,女方並沒有提出任何附屬助要求。在2016年11月,男方將表格4存檔,表示同意離婚。在2017年2月,男方將表格25存檔,要求整筆付款令。在2017年3月2日,司法常務官發出證明書,信納女方已充份證明呈請書之內容,有權取得暫准離婚令。在2017年6月13日。法庭頒出暫准離婚令。在2017年6月13日,男方以傳票申請許可逾期提出抗辯,又在同日提交抗辯書,提出訴訟雙方在2016年9月才分居的說法。同時,男方要求女方付男方¥50萬作為女方要求離婚之賠償。在2017年9月1日,應男方之申請,法庭頒令許可男方撤回2017年6月13日傳票申請。在2017年9月12日,應男方在2017年9月1日提出申請,法庭頒發命令,禁止女方將在香港境內價值達¥300,000的任何資產移離香港。在2017年11月24日,女方將表格25存檔,提出各項附屬濟助要求。在2017年11月27日,經女方向法庭承諾不會把她在香港境內價值達¥300,000的任何資產移離香港,法庭頒令撤消2017年9月12日的禁制令。在2018年9月3日,法庭頒令將訴訟雙方的附屬濟助要求,排期在2019年2月14日進行審訊。

證據

4. 訴訟雙方都提交了表格E,多份誓章和不少支持文件。女方和男方先後提交了深圳南山區陳樑口腔診所的陳醫生分別日期為2017年9月20日和2017年11月16日的證詞。男方和女方親自作供,他們都沒有傳召證人。

男方的說法

5. 男方說,因女方多次要求男方辭去深圳的工作,去香港服侍她的生活起居,在2015年8月30日,他辭去了深圳的工作,現在並無收入。男方說,在婚姻狀況正常的情況下,在2016年11月9日,女方突然提出離婚。在2016年11月10日,他和女方在將軍澳富臨酒樓見面,雙方口頭商定,同意離婚,並由女方向男方補償¥50萬。女方將首期補償款港幣16.2萬,折合人民幣14萬,由銀行轉賬給他,現尚欠¥36萬,所以男方要求法庭頒令女方付男方¥36萬。

女方的說法

6. 訴訟雙方是小學同學及同鄉,在2007年12月重逢。在2009年,前夫與女方離婚,令女方精神大受打擊,患上抑鬱病。在2009年,女方與前夫將位於灣仔之婚姻居所出售,女方分得港幣1百萬。女方說,在2009年底,男方花言巧語藉詞要照顧女方,向女方借入¥145,000,和他妹妹夾份以¥29萬購入一個位於惠州正在建築中的住宅單位(‘泰豪廣場’)。女方以現金將¥145,000給男方。後來男方以他的兒子和妹妹名下購入泰豪廣場。現在女方要求法庭頒令男方歸還上述¥145,000之3分之一。自與前夫離異後,女方之姪兒(‘劉先生’)怕她在港乏人照顧,安排女方到深圳南山他的家居住。由2009年春節開始,女方住劉先生住家,往返香港覆診看醫生。女方說,由於患病,女方失業,沒經濟能力買屋,經商議後,在劉先生打點安排下,在2009年6月25日,以¥46萬在大亞灣買一個住宅單位(下稱‘新天名城’)。所付一半樓價(¥23萬)其中¥22.7萬乃由劉先生借給女方,另女方向銀行借了¥23萬貸款付樓價尾數,以每月分期付款償還銀行貸款。在2011年,劉先生付清了所有銀行按揭餘數。因此女方認為,劉先生是新天名城之實益權擁有人。自2010年初,女方居於新天名城。在2013年12月,在志願機構協助下,女方到單身人士宿舍居住。在2014年6月,再獲編配公屋。在2014年12月,訴訟雙方結婚。婚後,訴訟雙方在女方位於將軍澳的公屋單位居住。女方說,在2015年9月,訴訟雙方分居。在2016年9月,女方和其前夫將聯名持有一個位於深圳市的住宅單位(‘海連大廈’)以¥3,485,850出售,女方得其中一半收益。女方說,劉先生見她不再有住屋的需要,便透過中介放售新天名城,在他安排下在2017年5月15日,女方以¥880,000出售新天名城。女方說,若不是劉先生的看顧打點一切,她不能堅持到現在,又新天名城是劉先生出資,故收到售樓的樓價,她理所當然要歸還他。

7. 女方說,男方對女方從未作過任何貢獻或付出,沒盡丈夫責任照顧女方,知悉女方身體欠佳和意志薄弱,乘虛而入,不斷花言巧言藉故向女方借錢。因為不能忍受男方對女方冷漠、不關心和多翻向女方作無理金錢荷索,女方決定和男方脫離夫妻關係。女方又說,在短暫婚姻中,男方在港時,不單止沒有供養她,相反是女方負責一切家中開支雜項及膳食等等,男方從沒有支付過女方的任何費用或家庭開支。女方提交了陳醫生的證詞,說男方在2017年6月13日存檔的誓章所提交證明書並沒有機構蓋印公章,內容涉及的都是假和不實。女方說,她是獨自去南山區陳樑口腔診所做齒科種植牙,並且所有費用都是自己支付。

8. 女方說,男方講大話說女方要他辭工,根本絕無其事。她說,男方工作與否乃他的決定,與女方無干。

9. 女方說,在知道女方打算與男方離婚時,男方向她借錢,所以在2016年11月11日,女方將港幣162,000存入男方銀行戶口。在2017年8月25日,女方代表律師向男方發催收信,要求男方儘快歸還借款港幣162,000。女方說,她不單要為自己現在及將來的個人醫療保健和日常生活開支籌算,還要照顧94歲長期臥床母親,實沒有能力支付答辯人無理荷索。

10. 女方又說,她現有之資產都是婚前財產,男方也沒有因為她而有什麼經濟損失,他亦沒有對女方或家庭曾付出過什麼,女方要求法庭撤消男方的要求。

男方的回應

11. 男方否認在2009年底,向女方借¥14.5萬購買泰豪廣場。男方說,泰豪廣場是由其女兒和胞妹合資購買,與女方沒有任何關系。

12. 男方說,新天名城是女方一人購買,在首期付款中,男方出資¥5.1萬。又說,女方以將位於灣仔之婚姻居所出售後所得之款項付清按揭貸款。

13. 男方否認在婚姻期間沒有照顧女方。男方說,由2008年6月至2015年9月,女方斷續地合共有3年的時間在他公司宿舍居住。在深圳工作時,公司分給男方的宿舍是一房一廳,男方和兒子及女兒3人居住。在女方來了後,住4人。由於女方經常腰酸背痛,每天男方都要為她擦腰,有時是要脫光衣服擦的。女方覺得不方便,在2010年,她叫男方兒子、女兒去外面租房,租金、購買新家具、空調、冰箱等生活用品,這些錢都是由男方付出。男方說,自2010年至2015年,兒子、女兒在外面租房5年,家具、空調、冰箱等生活用品不計,單純5年的租金,以每月¥1,500計算,男方就付出了¥9萬。男方說,所有積蓄和每月的工資,都用在訴訟雙方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帶她去深圳各大醫院看病,主要是看腰椎間盤突出和牙科。多年來不管他們在什麼地方居住,早晚都要為女方擦腰、擦背、擦脚底、擦脚趾,專程回老家尋找藥方泡酒。在宿舍居住時,因為公司宿舍是沒有電梯的,住4樓,女方病情嚴重時,還要背着女方上下樓梯。另外,新天名城從2009年購買到裝修完成,配套家私家電,全都是男方一手為女方操辦。海連大廈收租,和將軍澳公屋單位之裝修,也是男方一手為女方操辦。女方在新天名城居住的時間為最少2年。期間,每逢星期五,男方都要替女方買食物,如雞、排骨、魚、菜等,第二天星期六早上在深圳坐大巴到新天名城,星期一早上擦好女方的腰椎後,從新天名城坐公交車回深圳寶安上班,風雨無阻。

14. 男方說,女方種植牙全療程從開始到結束都由男方陪同前往。在2009年,他陪同女方去過羅湖牙科,治療一段時間,效果不佳。由2011年至2012年,陪同女方去深圳春天醫院種植牙,男方出資¥9,000,效果也不理想。在2013年,陪同女方去深圳北大醫院,經過檢查咨詢全程治療費需要¥12萬,女方覺得太貴。最後在2014年11月,選擇在深圳丹妮齒科種植,全程治療費用¥67,980.00,付款13次,男方出資7次共¥15,380.00。

15. 男方也否認男方的辭工與女方無關的說法。男方說,在2015年以來,女方多次要男方辭去深圳的工作,去香港服侍她的生活起居,承諾供給男方的生活費,並約定以男方當時工資收入計算,每年一次性供給男方¥36,000,當時男方在深圳的工資每月人民幣3,000。在女方的指使下,在2015年8月30日,男方辭去了深圳的工作。辭工後,在2015年9月1日,女方一次性給了男方一年的生活費,現金¥36,000,此款由男方在2015年9月2日存入男方香港中銀卡賬戶。女方又在2016年8月25日一次性給了男方一年生活費,現金¥36,000,此款由男方在2016年8月25日存男方大陸農業銀行賬戶。

16. 男方否認訴訟雙方在2015年9月分居。男方說,訴訟雙方是在2016年9月13日分居。在2016年7月底,男方協助呈請人在深圳出售海連大廈。在2016年9月13日,女方回到香港後,電話經常聯係一切正常。在2016年11月9日,女方突然去律師行辦理離婚。

17. 男方否認在2016年11月11日,男方向女方借款港幣16.2萬。男方說,女方突然提出離婚。在2016年11月10日,在將軍澳富臨酒樓,訴訟雙方見面,口頭商定,女方付男方離婚補償款¥50萬。在2016年11月11日,女方將首期補償款港幣16.2萬,由銀行轉賬給男方,並答應在男方簽字同意離婚的文件送入法庭後,將剩餘的補償款¥36萬一次性付清。在2016年11月14日,男方將簽了同意離婚的文件親自送到律師行。但女方沒有付剩餘之¥36萬,所以男方在2017年6月13日提出抗辯的要求。

18. 男方說,現在他無業,無生活來源,僅有的是大陸政府每月發放給男方的社保金¥149。現在深圳租房,須供養一個兒子(殘疾)生活極度困難。男方要求女方補償10年生活費¥50萬,以每年¥5萬,即每月¥4,200(包括租房,管理費、煤氣、水電費、看病日常用品等)計算。

本席的看法

19. 從以上可見,訴訟雙方在事實上有不少爭拗。在這方面,本席先作出討論。

泰豪廣場

20. 就女方所說,她借款¥145,000給男方購入泰豪廣場,除了自利之口供外,女方沒有提供其他可信之證據來支持她的說法。經小心考慮後,本席認為女方並未能成功舉證以上的說法。

新天名城

21. 本席就新天名城之實益權益之問題作以下之討論。新天名位於國內大亞灣,但就究竟應採用國內還是香港之法律來考慮就新天名城之實益權益之問題,訴訟雙方都沒有提出他們的說法,也沒有向法庭要求許可提交在這方面的中國法律專家證據。在這樣的情況下,本席採用香港適用之法律來考慮這個問題。

22. 女方是新天名城的登記房產所有權人,就她說該物業的實質權益是由劉先生擁有的指稱,其舉證責任在女方。以上的法律原則,可見於Baroness Hale of Richmond在Stack v Dowden [2007] UKHL 17, [2007] 2 All ER 929, [2007] 1 FLR 1858, HL案中第56段所說:

“56 Just as the starting point where there is sole legal ownership is sole beneficial ownership, the starting point where there is joint legal ownership is joint beneficial ownership. The onus is upon the person seeking to show that the beneficial ownership is different from the legal ownership. So in sole ownership cases it is upon the non-owner to show that he has any interest at all. In joint ownership cases, it is upon the joint owner who claims to have other than a joint beneficial interest.”

23. 《物業轉易及財產條例》(香港法例第219章)第6條規定:

「(1) 除第6條另有規定外─

(a) 土地的衡平法權益,除由設定或處置該權益的人或獲其以書面合法授權的代理人以書面設定或處置並加以簽署,或藉遺囑或法律的施行而設定或處置外,不得以其他方式設定或處置;
(b)
關乎土地或其任何權益的信託聲明,須以書面予以宣告及證明,並由有能力作出該信託聲明的人簽署,或藉該人的遺囑予以宣告及證明。

(2) 本條並不影響歸復信託、默示信託或法律構定信託的設定或運作。」

24. 女方主張她只是以受託人身分代劉先生持有新天名城,但並無任何書面設定或處置。按《物業轉易及財產條例》第6條的規定,女方和劉先生並不存在明示信託之關系。

25. 本席打算從歸復信託和共同意願法律構定信託去分析本案。關於歸復信託的法律原則,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杜溎峰暫委法官(當時的官階)於黃燕珍鄺偉文及葉鳳蓮(HCA 2293/2004,判案書日期2009年12月18日)案中說:

「[18]一般來說,法定業權與實質業權是緊密相連。黃女士與鄺先生是第二項物業的註冊業主。他們應被視為該物業的法定和實質業權擁有人。鄺母卻爭議她才是該物業的實質業權擁有人,她指稱黃女士與鄺先生只是她的受託人代她持有該業權。若鄺母擬將法定業權與實質業權分拆,她必須負上舉證的責任:見Re Superyield Holdings Ltd [2002] 2 HKC 90 ,第108D頁;Lee Tso Fong and Kwok Wai Sun & Another 民事訴訟2005年第272號, 2008年5月9日 (unreported),第22段與23段及Stack v Dowden [2007] 2 AC 432 ,第65段與66段。鄺母聲稱購買第二項物業的資金全部是由她提供。她依據的法律原則是歸復信託或構定信託。


[19] 根據歸復信託的法律原則,當土地財產或個人財產被傳達到一名購買人和其他人的名下,和一名或多於一名人士(購買人除外),法律假定曾提供資金購買該財產的人士擁有其部份或全部的權益。但這假定是可以被推翻:見Underhill and Hayton, Law Relating to Trusts and Trustees , 第17th 版,第433頁。若有關的物業涉及按揭貸款,承擔償還貸款的一方,亦可當作對購買該物業曾提供代價。這法律原則對黃女士亦適用:見Re Superyield Holdings Ltd


[20] 此外,法庭亦可以基於有關各方,如轉讓人與承讓人之間或曾付出代價與沒有付出代價的承讓人之間,的共同意願為他們構定信託,以實現他們在轉讓該物業時的共同意願;見Lloyds Bank PLC And Rosset and another [1991] 1 AC 107 ,第132E - 133H頁; Ip Man Shan Henry and another v Ching Hing Construction Co. Ltd & Ors (No 2) [2003] 1 HKC 256 ,第68至75段;Oxley v Hiscock [2004]3 All ER 703 (CA) 第30至39段與第68段及69段。不過,若有關各方擬藉著這信託安排達至非法的目的,該信託則不能成立:見Snell’s Equity ,第31版, 第23-11段;Scott v Brown,Doering, McNab & Co [1892] 2 QB 724 ;Gascoigne v Gascoigne [1918] 1 KB 223。」

26. 就歸復信託如何產,可參考原訟法庭特委法官羅正威資深大律師在Re Superyield Holdings Ltd [2000] 2 HKC 90 的106D-108E所列出的法律原則︰-

Miss Wong made very helpful and detailed submissions on the law of resulting trust. The propositions I set out hereunder I have drawn heavily on her written and oral submissions;

1. A useful starting point is art 31(1) of Underhill & Hayton, Law of Trusts and Trustees (15th Ed) p 317 as follows:

When real or personal property is conveyed to a purchaser jointly with others, or to one or more persons other than the purchaser, a resulting trust will be presumed in favour of the person who is proved … to have paid the purchase-money in the character of purchaser (as opposed to that of donor or lender).

2. The better view is that this is a rebuttable presumption of law in that:

(a) It applies as soon as the fact of contribution to the purchase price is proved; and

(b) In the absence of other evidence, it is conclusive for the party in whose favour it operates and for the purpose for which it operates.

3. The fact being presumed is that of the intention of the parties (or more precisely, the providers of the purchase-money) in the absence of evidence of their actual intention. That being the case, the presumption can be rebutted by:

(a) The application and non-rebuttal of the presumption of advancement;

(b) Evidence of an actual intention on the part of the purchaser to benefit the holder of the legal title.

4. The principle is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factual circumstances:

(a) Where one person pays the whole of the purchase price and title is taken in the name of another, it is presumed, unless the contrary is shown, that it was intended that the property be held in trust for him.

(b) Where two persons contribute to the purchase price in equal shares and title is taken in the name of one only, it is presumed, unless the contrary is shown, that it was intended that the registered owner holds the property in trust for the other person to the extent of 50%.

(c) Where two persons contribute to the purchase price in unequal shares and title is taken in the name of both as joint tenants or tenants-in-common in equal shares, it is presumed, unless the contrary is shown, that it was intended that the property be held in trust for both of them as tenants-in-common in proportion to their respective contributions.

5. The material intention is that of the provider of the purchase money. See Calverley v Green (1984) 155 CLR 242, per Gibbs CJ at 251 and per Mason and Brennan JJ at 261.

6. The implied trust arises at the time of the purchase so that the contributor acquires an equitable interest at the outset and such interest corresponds to the share he or she paid for at the time of purchase. See Underhill & Hayton at...

To continue reading

Request your trial

VLEX uses login cookies to provide you with a better browsing experience. If you click on 'Accept' or continue browsing this site we consider that you accept our cookie policy. ACCEPT